![](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富康有机农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村里李强(化名)发起,由村里10户农户入股形成,目前主要生产经营有机富锶水稻。
2017年7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暑期实践小队正在实践基地整理资料,该村李海明主任找到我们,“富康有机农业合作社的发起人听说你们前天去了有机水稻田,对他们的大米很感兴趣,今天正好有空,过来给你们说说他们有机水稻的情况”。
山西也能种水稻?
李主任说着,后面进来一个胖乎乎的小伙子,“这就是咱们富康有机农业合作社的发起人”。说到有机水稻,队员们对于他怎么想出在山西这个地方种水稻很是好奇。“灵丘这个地方,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和恒山的交界处,昼夜温差很大,光照时间长,适合水稻生长。虽然山西这边缺水,但是咱们这个地方地表土层较薄,下层全是石头,存不住水,就利用咱们这个地势,将地表水储存起来,用它来浇水稻。另外,现在全国都在吃水稻,水稻的需求量很大,这种高品质的有机水稻需求更大。上关村这个地方的水土很好,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锶,我们在这儿做过试验,种植的水稻中也含有锶,并且已经取得了有机认证。”
埋头苦干,带动致富
2016年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只有10亩,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以后,李强(化名)在今年把水稻的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这就需要流转更多村民的土地。上关村冬天寒冷,村民大都一年只种一季,大部分是玉米,产量不高,一年收入很低,因此很多耕地出现撂荒。李富岗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的土地,使得村民每亩地有了固定收入。另外合作社的有机水稻需要有人来生产管理,他聘用村民来合作社工作,长期工人有7个,农忙的时候后还会增加人手,让村里很多60岁左右的老人有了额外收入。两年间带动本村29人脱贫,附近2个村庄13人脱贫。
植根传统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集中到城市,农耕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化,而这正是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青年应该了解的文化。山西邻近几省少有水稻种植,而北方人民更是很少有人见过插秧。意识到这个优势,李富岗认为,在自己的水稻田里也可以弘扬农耕文化。有了想法以后,他很快开始实施。2016年李富岗在自己的水稻田里举办了第一节插秧节,反应很好。但上关村的实际情况,无法保障外来游客的住宿需求。李富岗就把他的插秧节和户外野营结合起来,白天插秧,晚上举办篝火晚会,把自己养的羊和猪杀几头,带动养殖户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宣传,今年水稻规模扩大,插秧节和野营活动也办的有声有色。
扎实基础,畅想未来
有机富锶水稻只是李强(化名)规划中的第一步,“我对咱们村的未来很有信心,我自己也有很多想法,我是学建筑的,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规划图”。他将一本厚厚的规划图册递给我们,里面不仅有上关村地理地形的介绍与分析,还有对整个村庄建设的规划。“灵丘人杰地灵,自然环境很好,并且已经划为雄安新区的水源地。这里离京津冀都很近,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地。因此,我对我们村未来的愿景是希望能发展成生态旅游,咱们的有机富锶水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周围的山可以发展滑雪滑草,村民们可以养羊、猪、牛、鸡,还能种植一些杂粮。当地的很多庭院还是几十年前的老院子,可以重新整修成特色民宿。咱们村的编织文化也很有历史,到时候可以拓展规模并将其作为一个特色文化展示。这样全村的村民在自己家里,就能利用自家的优势脱贫致富。”
上关村有机水稻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避免同质化的一个实际行动,以农户土地流转为基础,由乡村有志青年牵头,当地农户合伙创办的农业合作社。在一个典型的北方村庄发展水稻种植,边试验边发展,试验期间亩产达到700斤,摸着石头过河,走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现在合作社正在发展壮大,扩大了种植规模。虽然富康有机农业合作社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孩子,但其中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现在我国很多乡村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返回农村,使得农村人才缺乏,劳动力短缺,农村发展缓慢。归根到底是农村缺少吸引年轻劳动力的产业,而灵丘县富康有机农业合作社正是青年返乡创业的典范,他的勇气与魄力值得学习,他的实践也一定程度说明了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土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发展、将资源变为资产,是值得落后地区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富康有机农业合作社作为典型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我们国家新的农业生产体系中,既是生产主体,也是服务主体,在我国农村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倘若该合作社在今后的发展中,能有效地联结普通农户,便能更好完成当前社会给予的历史任务。综上,我们认为,我们的农村需要像李强(化名)这样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以及更多像富康有机农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